搜索

电话:0731-84691284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省农科院内            邮编:410125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我所专家赴永州双牌县开展科技服务

作者:
黄凤林 唐潇
来源: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浏览量

7月10日,为推进《双牌红米旱稻保护性开发与保护区建设》项目,院科技服务处副处长刘晗、我所黄凤林副研究员和永州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唐晋淑等赴永州市双牌县进行科技服务。

 

在双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龙兴旺、副局长林文忠等带领下,一行人赶赴瑶族乡青春村的一处海拔464米种有红米旱稻的坡地上,详细察看其生长环境和长势情况,并了解红米旱稻种植历史、种植方式、播种面积、栽培技术等。据林文忠副局长介绍,红米旱稻是当地古老品种,具有上千年历史,主要由瑶族群众在双牌县上梧江一带海拔300-800米的坡地上种植。因其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少,米粒成红色,被称为红米旱稻,也有人称之为“瑶米”“干禾谷子”。因产量较低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红米旱稻在当地几乎绝迹,后经林文忠副局长近10年坚持不懈的寻找和努力,终于找到少量种子并扩繁,目前面积恢复到100亩左右。

红米旱稻全生育期130天左右,适宜播种期为4月上中旬,亩播种量为1.5-2公斤,采用干谷拌种衣剂撒播的方式种植,因具有抗旱能力强和高抗病虫害等优点,栽培过程中不需使用任何杀虫和杀菌药剂。红米旱稻营养丰富,稻米硒等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普通水稻,用于酿酒,杂质极少,酒品极佳。

专家组一行对品种改良、栽培措施、“林-姜-稻”模式和打造“红米旱稻农业产业基地+旅游”产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就项目后续工作开展达成一致,力争为双牌县特色农产品向高质量和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
>
>
我所专家赴永州双牌县开展科技服务